全国服务热线:

400-8566-620

浅谈湿拌砂浆的稠度损失

首页    技术分析    研究应用    浅谈湿拌砂浆的稠度损失

尧炼,肖平锋,陈逸晖,罗城
(广东浪淘砂新型材料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

  

摘要:本文介绍异常稠度损失引起施工性问题的工程案例,重点介绍了快速找出稠度损失的方法,并通过分析引起问题出现的主要因素,然后找出处理这种实际问题的关键方法和措施。
 

关键词:湿拌砂浆、稠度、稠度损失

 

1 前言

  砂浆是建筑行业中一种基本的建筑材料,在建筑工程中应用十分广泛,在建筑物的各个部位,从结构到装饰,从屋面、墙面到地面,几乎无所不用。进入21世纪,建筑材料往绿色化环保化发展,预拌砂浆的发展也开始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在市场推动和政府干预的双重作用下,预拌砂浆行业已经逐步从市场导入期向快速成长期过度,当前,全国各地大中小城市都开始在大办推广预拌砂浆。从‘主推干拌’到‘干湿并举’,作为预拌砂浆中重要的一员,湿拌砂浆迎来发展的契机!

 

  2007 年以来,中央和各地方政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先后在一百多个城市推广预拌砂浆,并取得了良好的进展。到2016年1至6月,全国共生产预拌砂浆3512.91万吨,同比去年3041.41万吨增加471.50万吨,增长15.5%。其中,湿拌砂浆在广东地区崛起,其成熟的技术和推广应用业绩引起了广大专家和行业的关注。同期全国湿拌砂浆产量共466.18万立方米(折合745.89万吨),同比去年317.87万立方米增加148.31万立方米,增长46.66%。湿拌砂浆占全国预拌砂浆生产总量的21.23%,随着近几年的湿拌砂浆技术体系逐步发展,湿拌砂浆的质量稳定性获得市场的认可,本文主要讨论砂浆稠度损失引起砂浆施工性能的变化,借此供专家、湿拌砂浆技术人员和施工应用人员交流和探讨。

 

2  稠度损失的概念
  如同混凝土的坍落度损失,湿拌砂浆也有稠度损失,但是,何为正常的稠度损失,如何去界定何为正常情况的稠度损失?

 

  从《预拌砂浆》GB/T25l8-2010可以看到稠度损失率这个概念,对干混砂浆的稠度损失有了技术指标,就是砂浆2h的稠度损失率≦30%,而湿拌砂浆却没有指标。

 

  在这可以引入保塑时间的概念,指湿拌砂浆在加水拌合后,在20~25℃的试验环境中置于密闭容器内,能够保持其稠度变化率不大于30%,表观密度变化率不大于5%、力学性能(14d拉伸粘结强度、28d抗压强度)不低于对应强度等级的标准要求的时间。因此,根据这个稠度损失指标,我们就可以界定何为正常的稠度损失。

 

3  工程案例一
3.1  工地调查
  某工地反应砂浆干的过快,去工地了解实际情况,凌晨4点生产的砂浆,从生产到运输再到卸料(一个半小时左右),再到放置了一两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内,砂浆出现大面积干散,需要加大量的水才能恢复施工性能,甚至是有些砂浆已经终凝的情况,更有甚者,砂浆在卸料时已经出现很难卸料的情况。总体的情况是砂浆从生产开始到出现问题的时间大多都在四个小时内,而在这个时间内砂浆稠度损失率大于50%,具体的砂浆状态见图1。

 

图1 工地现场砂浆状态

 

3.2  稠度损失过快的初步分析及判断
  这次出现一定方量砂浆失去工作状态的情况,从工地现场和搅拌站收集的信息,总结几点如下:
  ⑴刚刚生产的砂浆,状态没有问题;
  ⑵不是所有砂浆都出现这种情况,如,外墙砂浆出现问题的就比较少;
  ⑶凌晨留样的砂浆到早上查看已干散,加水重塑也无施工性;
  ⑷砂浆的掺合料为石粉,但是色泽不一,白灰相间;
  ⑸生产线上的生产消耗和称的计量校准都没有问题。
  从上述条件中发现可以从砂浆原材料上分析原因,除减水剂和调节剂外,还有水泥和石粉加砂,这是目前这个搅拌站生产砂浆所用的原材料。通过对比的实验,逐一排查,方法由下文可见。

 

3.3  试验验证    
3.3.1  试验的原材料
  针对该次事件的原材料,包括水泥、石粉、砂、水还有外加剂,这些原材料都是从生产线上取得,外加剂需要两种,生产线上的外加剂罐里取的和同一批次留样的外加剂,石粉也是两种,一个是生产线上取得,另一种是前一批次的留样石粉。

 

3.3.2  试验的方案
  试配用的是生产的配方,以M10抹灰的配方用来验证,第一组用的外加剂是从外加剂罐里取出的,第二组用的外加剂是这一批次的留样外加剂,第三组掺合料掺量减了一半,外加剂还是用罐里取出的外加剂,三组试配的对比。
留样观察,依据《预拌砂浆》GB/T25l8-2010的标准方法测出稠度损失率。试验数据与结果见表1:

 

表1工程案例一试验数据与结果

编号

水泥

石粉

LD-2010N

LD-10N

稠度

容重

2h后的砂浆状态

1

194

122

1300

11

2.5

230

91

1770

稠度损失大于50%,干散

2

194

122

1300

11

2.5

230

88

1790

稠度损失大于50%,干散

3

255

61

1300

11

2.5

205

89

1680

稠度损失率为4.5%,和易性好

 

3.4  试验结论与分析
  由砂浆状态来看,第三组的砂浆的和易性好,和前两组的砂浆有了鲜明的对比,第三组的砂浆才是正常的稠度损失,从实验数据和砂浆状态可以判断,这次的出现的砂浆问题的源头在于原材料石粉。


  两个批次的石粉对比,从外观来看,已经有了区别,生产线上取得的石粉的白度明显低于前一批次的留样石粉,而且生产线上取得的石粉在颜色上白灰相间,初步判断是石粉中掺入了磨细的粉煤灰或是其他矿物,造成砂浆外加剂和掺合料的适应性发生变化,从而导致砂浆的稠度损失过快,需水量增多,实际生产时外加剂掺量需要调整增加,如果不做调整导致砂浆工地出现稠度损失过快。

 

4  工程案例二
4.1 工地调查和分析
4.1.1 工地走访和交流
  某搅拌站了解到几个工地反应今天的砂浆不好用,干的比较快的情况,走访工地和工人交流,工人反应砂浆比前几天的粗糙,少浆,砂浆干的比较快,还有粗砂头和贝壳,到现场看砂浆状态的确如工人所说,砂浆看起来是显砂,而且才六个小时的时间,砂浆的稠度损失已经比较大。

 

4.1.2 问题分析
  从走访的工地情况和搅拌站的反馈来分析原因:
  1、不是全部工地都有投诉,方量少、提前施工完的工地没有问题,有问题的工地都是上午砂浆没有用完的工地。
  2、从生产的时间开始算起,六七个小时的砂浆都会出现稠度损失过快、状态干散的情况。
  3、砂浆的浆体少,上墙后抹光效果差。
  4、砂浆的手感粗,砂头多。
  5、这两天砂源换了,其他原材料还在用着,这一批还没有用完。
  从工地的施工效果、砂浆的状态和搅拌站的回馈可以初步判断是砂的原因。

 

4.2 试验验证
4.2.1 试验的原材料
  取生产线的所有原材料,包括水泥、石粉、砂,还有是外加剂罐里的外加剂,全部都是生产用的材料。砂是准备两种,今天生产的砂,还有前两天的砂,编号分别为①砂、②砂,对比见表2。

 

表2 砂的性能比较

编号

细度模数

含泥量

其他

①砂

2.3

1.5

 

②砂

3.0

1.0

砂头多

 

 

4.2.2  试验的方案和分析
  试配用的是生产的配方,以M10抹灰的配方:水泥:石粉:砂:减水剂:调节剂:水:194:122:1350:11:2.5:205用来验证,三组试配都只有一个变量,第一组用的砂是①砂,第二组用的砂是②砂,第三组用的是②砂,但是掺量降低50kg,试验数据与结果见表3。

 

表3 工程案例二试验数据与结果

编号

稠度/mm

容重kg/m3

4h稠度/mm

4h砂浆状态

1

88

1780

74

和易性好

2

86

1765

58

漏砂,泌水

3

85

1805

70

和易性好

 

  由试验的数据和砂浆的状态证明了砂的波动是这次引起砂浆稠度损失过快的主要因素。

 

5 结论
  目前砂浆稠度损失过快是一种常见的问题,所造成的后续工程问题先不论,却直接引起当天工人不好施工或施工效率下降,进而被工地投诉等情况。根据经验总结,找出稠度损失的方法,可以分为几个步骤:第一步,首先要走访工地,和工人实地交流,对这次事件有具体的了解。第二步,根据工地反馈的信息、砂浆的状态和站内材料情况综合总结,先排除一种或几种原材料,甚至是判断出这次事件的源头。第三步,用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用对比的方法和单一变量来确定问题所在。

 

  事件的发生不是必然,所以做好预防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针对材料的变动,每次波动时,做个实验来对比验证,这样就能达到预防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GB/T 25181-2010 ,预拌砂浆[S]
[2] 蒋金明,李从波等,新概念湿拌砂浆开放时间的研究,广东建材[J],2015.10  

2021年9月29日 11:49
浏览量:0
收藏